上半年全国发电量197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第三,经济增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与基数有关,也是我们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一个回落。
一方面,二季度GDP增长10.3%,这个速度仍然很高,它与过去十年,也就是与2000年到2009年平均的二季度增速基本上是一致的。另外一方面,从政策的角度来讲,当前的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外的经济复苏动力很弱,而且曲折复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你看得很清楚,确实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GDP二季度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我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的速度更大一点,回落了3.7个百分点。举几个例子,像发电量,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了6.2%,钢产量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了12.8%。
另外,我们也计算了规模以上工业的环比增速,主要工业产品实物量的日均产量指标,二季度和一季度相比都没有下落,还在增长。有人很担心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回落,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三点看法:第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的影响和部分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冰火两难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会带来深远影响,对于我国的工业企业而言,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众所周知,本国货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在西方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中国消费占GDP比例逐年减小,而美国消费占GDP比例则维持在70%左右。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约6.28亿吨,而原油净进口量为2.19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但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只占GDP的29%。渐进路线人民币升值有其合理性,它是综合国力增强的客观反映,也是经济规律的反映。
从价格上讲,我们贵卖国产品,贱买外国货,一点都不吃亏。对于近年来纷纷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的宝马、通用、大众汽车来说,这些汽车公司在制造过程中往往有一半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由于进口飞机和燃油,中国航空公司普遍背负着以美元计的巨额外债。中国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减少对西方储备货币的依赖并防范风险,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使其尽早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09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木浆和废纸浆消耗量分别为1866万吨、4939万吨。对于证券行业而言,由于人民币汇率上涨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有较大压力,短期内有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之忧,对股市存在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会伴随资金净流入。如果我国企业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一前景,扩大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将促使我国企业合理地实行资源配置,绕开关税和贸易壁垒,实现由单纯出口到国内、海外发展并重的转变,达到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如果成功收购或并购这些企业,有利于我国企业占有并利用一些优质资源,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同时,由于我国90%以上的出口产品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将大幅度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尽管国家早有向中小型企业贷款的政策,但是因为体制的原因,很难落实。
以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造纸企业将大幅度降低其进口成本,从中获益。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的外贸企业,特别是生产低成本、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将带来巨大压力,如纺织服装和家电行业。今年伊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对中国汇率政策问题举行了听证会,将人民币升值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大幅升值的人民币会造成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飙升,使得出口额剧烈下降,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大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当属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005年以来,汇率上涨、工资上涨、货币政策的起起伏伏、不断提高的地价、国际上的贸易摩擦和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等已经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警惕在升值结束的时候,国际资本大规模撤出,证券资产价格极可能大幅下跌。
采取一次性升值20%的极端路径,将一次性消除升值预期,消除各国对我国所施加的升值压力,减少贸易摩擦。同时,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汇率改革也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Greg Linden、Kenneth L. Kraemer和Jason Dedrick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一部iPod的生产成本为150美元,不过其中只有约4美元是中国创造的附加值。人民币升值将从财务状况和客流两方面对中国航空运输产生积极影响。
即便人民币采取小幅渐进式模式,中国的金属和能源制造业也将节约不少成本,从中受益。必然涨价一国货币的汇率升降,既有利也有弊。
此外,公路运输的关卡林立,产品进入市场困难,如高昂的广告费、收款的困难、法律诉讼的程序复杂都需要国家进行治理。从时间上看,标准值则是能满足3~6个月的进口需求。以日元升值的经验为例,在货币升值过程中,证券市场总体上是上涨的,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所谓有节,就是掌握好时间、机会、力度、节奏,甚至可以为了核心利益放弃一般利益,为了国家利益放弃局部利益,为了大利益放弃小利益。
在升值过程中,淘汰一批这样的企业,是值得的。由于原本作为投资热点的楼市受宏观政策影响,近期收益不明朗,国际资本转向股市,增加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并将推动股票的不断上涨。
根据现代金融学观点,汇率稳定并且保持逐步升值趋势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性货币的必要条件之一。既关系到国际上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关系到本国的核心经济利益。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不差钱的中国迎来了海外投资的黄金时期,我国企业频繁地从事海外投资和并购也说明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渴望。欧洲各国、日本以及巴西等国在美国的带领下,纷纷要求人民币进行适当升值。
人民币升值,将会大幅度减少这些债务以及所产生的利息的价值。从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过程来看,人民币升值具有合理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的国际公认的观点,如果把满足我国进口贸易需求作为衡量外汇储备的标准(即储备占进口的比率),那么该比率的适度值应该在20%~40%之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中有69%是以美元计价,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74%,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81%。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升值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升值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际公认的储备性货币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如果人民币保持长期升值的趋势,会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信心,从而加大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从中不难看出,对于这种产品附加值很低的企业,人民币略微升值便会抹杀掉它们的利润。
就人民币升值问题而言,应该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现状,兼顾国际影响,做最有利的选择。当前,欧美大型企业受次贷危机影响仍然较大,人民币升值为我国企业实现海外扩张提供了良好条件。